找到相关内容203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噶举派“大手印”与“那洛六法”

    中也可以看到他几次运用夺舍法的事例。  转识法对藏传佛教后世影响很大。《贤者喜宴》中记载了噶玛拔希死后运用转识法转生的事迹。[52]从而开创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业之先例。  关于“六法”的主次及关系《知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20556773.html
  • 佛教的基本教义及主要佛经简介

    在强调业力的同时,也充分肯定心力的作用。认为心能造业,心也能转业,业力与心力是相互作用的。《优婆塞戒经·业品》云:“遇善知识,修道修善,是人能转后世重罪现世轻受”。《宗喀巴显密次第科颂》云:“业果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0360819.html
  • 白云老禅师著作:休庵随笔

    作之业;为了把握缘力,探讨真貌,以至突破业作之咎;必须藉此五种观法,方能于业中见道,进而转业成道,圆满同于果位菩萨的妙智力。  妙智力功德难量,五观探究自我;藉此缘于“业”之力,转而展现“道”之力,...约束,面对过去所作,不仅不会随业再作,于现前为清净身、语、意,不再造业,反而转业成道故。  二为禅定--修习禅定,戒为基础,于初、二、三、四禅中得定之功,则能不作意,不犯戒,于三业清净,则八定在握。  ...

    白云老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1263000.html
  • 禅诗与禅

    性”只能称为“习性”,它是人的与生俱来的业力或无明的一种表现。佛法认为,人们一切的言行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受其业力的支配,除非能如那些得道证果的禅师那样转识成智,转业力为智力,才能于世出世间任性自在,...

    秦团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5364138.html
  • 破解命运之迷(1)

    出生在江苏省奔牛镇农村的牛棚里。 我生在抗日战争的年代里,国难当头,人民苦不堪言,父母带着年幼的我东奔西跑,以讨饭为生。解放后我参加了工作,从军朝鲜,一九五九年转业到西安某航空工厂工作。前半生...

    邵伟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5167938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人生篇(二)

    57%增至86%。  ②自耕地由57%增至90%。  ③年收益增加168%。  ④教育水准提高,就学率由77%增至96%。  ⑤社会地位提高,出任公职人数增加301%。  (2)地主方面  ①普遍转业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0470431.html
  • 朱熹的儒佛之辨

    狂乱心。狂乱由情念,临终被业牵;省悟不由情,临终能转业”,还自注:“此‘义’非‘仁义’之‘义’,乃‘义理’之‘义’。” 从佛教的立场看,“有义”或“无义”是看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的心态;若是以觉悟之心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5277295.html
  • 晚唐观音法门的开展——以敦煌莫高窟 161窟为中心的探讨

    三密,因各自圆融而成就全体无碍。行者便是在这样圆满的图像环境中进行其三密相应之真言行,以期在帝网无尽的理事观修中,体证大空王事业的究竟清净义。   另外,在善无畏所传的“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...三种悉地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陀罗尼法 〉 《大正藏》册 18 , 页 912 。   “ 菩提心此金刚部,大悲莲华部,方便此应化身也。 ”唐?善无畏译,〈三种悉地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陀罗尼法 ...

    郭祐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35479251.html
  • 阿字观用心口诀浅释

    不义也,可知之。中者,如是空有二义,一时具足不相离故。常住者,阿字表德之义也。大涅槃经曰:佛乃常住。大日经疏曰:遍一切处者,谓大空也。空中之大,名为大空。三种悉地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陀罗尼法曰:...

    王弘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361879586.html
  • 了“生”脱“死”的佛学智慧

    果报的定律。人的命运都是自作自受,若想投生善道必须靠自己行善积德来消转业因。现世生活的一切现象因为业因果报说,似乎都有了圆满的解释。人们不必因为当下的付出没有回报而耿耿于怀;也不必因为行恶能逍遥法外而...

    邓庆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1987039.html